北京时间3月15日,2025年世界冰壶锦标赛在加拿大卡尔加里拉开帷幕,中国冰壶队迎来开门红,由年轻选手王雪晴和李昊阳领衔的混双组合以7比5击败上届冠军瑞典队,为中国队在本届赛事中取得关键首胜,这场胜利不仅展现了新秀选手的沉稳心态,也为中国冰壶项目在奥运周期内的梯队建设注入强心剂。
比赛伊始,瑞典队凭借老将埃里克森的经验率先控场,首局通过精准旋进拿到2分,中国组合并未慌乱,第二局中王雪晴一记漂亮的“双飞”战术清掉对手占位壶,为中国队扳回1分,第三局成为转折点,李昊阳的两次关键投掷均成功封堵瑞典队的得分线路,迫使对手出现失误,中国队趁机偷得1分,将比分反超至3比2。
“我们赛前研究了瑞典队的战术习惯,他们的优势在于后手局的进攻,所以我们重点防守前四局。”赛后王雪晴接受采访时表示,教练张伟也称赞队员的执行力:“年轻选手能顶住压力,说明日常训练的针对性很强。”
比赛进入中段,瑞典队试图通过频繁的“边区占位”打乱中国队的节奏,第五局,埃里克森利用后手优势连得2分,再次将比分改写为4比3,关键时刻,中国队教练组申请暂停,调整战术为“保守控分”,第六局,李昊阳一记轻磕精准将对手的得分壶撞出大本营,中国队以2分扳平比分。
第七局成为全场焦点,瑞典队出现罕见失误,主力女选手安娜的旋壶力量过大半岛体育官网,导致关键壶飞出赛道,中国队抓住机会,王雪晴最后一投打出“打甩”战术,一举拿下3分,将比分拉开至7比5,现场观众对中国组合的表现报以热烈掌声,国际冰壶联合会解说员评价道:“中国队的战术选择堪称教科书级别。”
最后两局,瑞典队发起猛烈反扑,第八局中,埃里克森试图复制经典的“三飞”战术,但李昊阳提前预判线路,用占位壶封堵成功,尽管瑞典队扳回1分,但比分仍落后1分,决胜局中,中国队采用“清台拖延”策略,王雪晴连续两次清理对手的得分壶,最终迫使瑞典队放弃最后一投,中国队以7比5锁定胜局。
这场胜利引发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,加拿大《冰壶新闻》称:“中国混双组合的崛起将改变传统强队的格局。”国内体育评论员则指出,王雪晴和李昊阳的默契配合弥补了经验不足,尤其是心理素质远超同龄选手。
中国冰壶协会秘书长李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本次世锦赛的目标是锻炼新人,为2026年冬奥会储备人才,首胜证明了我们的培养方向是正确的。”据悉,中国队接下来将迎战东道主加拿大队,后者在首日比赛中不敌挪威,势必全力争夺积分。
本场比赛的技术统计显示,中国队在“成功率”和“战术执行”两项核心数据上均优于对手,王雪晴的投壶成功率高达87%,李昊阳的扫冰判断准确率为92%,而瑞典队两项数据分别为81%和85%,中国队全场仅1次战术暂停,远低于瑞典队的3次,反映出年轻选手的临场决策能力。
国际冰壶专家马克·约翰逊分析称:“中国队赢在细节,他们的线路选择更谨慎,尤其在冰面读解上展现了天赋。”值得一提的是,本届赛事使用的新型冰壶石(由苏格兰克雷格岛特制)对选手的力度控制要求更高,而中国组合的适应能力显然更胜一筹。
王雪晴和李昊阳均出自中国冰壶青训“曙光计划”,该计划自2018年启动,旨在通过科学选材和海外集训培养年轻选手,王雪晴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接受两年特训,李昊阳则师从加拿大名帅戴维·史密斯学习战术设计,两人的组合始于2023年,并在去年的亚洲锦标赛中一举夺冠。
“我们每天训练超过8小时,重点打磨关键球的处理。”李昊阳透露,队伍还引入AI分析系统,通过模拟对手战术优化决策,这种科技赋能的新训练模式,或许正是中国冰壶突破传统强队垄断的密码。
尽管首战告捷,中国队仍需面对后续强敌,加拿大队、挪威队均以经验丰富著称,而瑞士队则在循环赛中保持全胜,教练张伟坦言:“每一场都是硬仗,我们要保持低调,专注过程。”
对于中国冰壶而言,本届世锦赛的意义远超成绩本身,随着老将王冰玉、巴德鑫逐渐淡出,新一代选手能否扛起大旗,将决定该项目在未来奥运周期内的竞争力,正如王雪晴所说:“我们想证明,中国冰壶不只有‘黄金一代’。”